日本动漫业界真的贫穷么?很多动画能做出来就已经是一种胜利了
之前《我立于百万生命之上》开播之后,顿时感觉国内动画观众圈子的混沌形势已经病入膏肓,对于新番的"品鉴"更是达到了全新的高度。
在生活节奏、网络环境、以及规章制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国内ACG受众群体中动画观众的数量呈现出了压倒性的占比,并且随着网络信息日渐发达,动画观众群体阅片量的上升,以及对动画业界的逐步了解,一些"半生不熟"的风评开始成为追番时的固定展开。
某种意义上说,国内动画观众其实是在阅片过程中看清了某个距今足有百年历史的理念的本质。
它就是有限动画(Limited Animation)。
可能许多国内的动画观众都有这么一种先入为主的奇妙误解,那就是从日本动画制作技术的进步中,绑定了投资金额增长这一因素。
技术进步肯定是有的,但部分动画观众却会把这种"进步"笼统地涵括在动画业界的每一个方面,并且还简单粗暴地从一部作品是否带来了强烈的感官刺激、艺术风格是否符合当下大众审美、是否拥有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剧本等方面入手进行评价,并且最终都用富或穷这样的指标去衡量。
但实际上,日本动画在肉眼可见的技术进步之下,隐藏着的是有限动画这一至今无法动摇的理念,所以当技术发展来到瓶颈,再结合上部分动画观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心态后,就自然而然地就产生了一代不如一代的感想。
这也是很多人高呼业界要完的重要原因。
所以究其根本,这种先入为主的错误认知,就是因为在潜意识里把技术进步和投资经费以正相关的概念绑定在一起,但实际上大多数时候只是技术在进步,但经费其实并没有变多——毕竟市场规模的扩大,并不代表每一部作品分到的经费就会变多。
其中最直观的体现,就是数十年来大部分动画制作者的收入并没有得到显著提高,而且还是在绝对经济水平的意义上。换句话说,相较起以往,如今动画人的工资其实还变低了。
这可不是一两家"黑心企业"就可以一概而论的问题,即使是当年公然向手冢治虫带回来的有限动画理念进行当头痛批的宫崎骏,他大名鼎鼎的吉卜力工作室也只能为新人动画师开出"底层社畜"的薪酬,更遑论那些名不见经传只能从元请手里接外包活的动画公司。
相对于迪士尼那种"能动则动"的丝滑动画体验,有限动画秉持着"能不动则不动"的理念,通过有限的资源来制作动画,是真正意义上的"能动就行"。这也是后来日本新番数量暴增的必要条件,又或者说需要承担的代价。
正如上文所说,这种有限动画理念是手冢治虫带回日本的。1962年,虫制作公司成立,并制作了第一部日本国产动画《铁臂阿童木》,在这部作品中你可以看到大量的静止背景、角色平移、对话时眼睛和嘴巴的局部运动、以及大量的分镜反复使用。
但当部分观众面对1963年出品的《铁臂阿童木》时,想必上一刻还在吐槽新番这里贫穷那里崩坏,下一刻就开始感叹经典了——没有办法,那毕竟是半个世纪前的动画。
这其实根本毫无逻辑可言,迪士尼半个世纪前也在做动画,而且从他们的动画里,你就可以找到那些整天吐槽"PPT"的观众们特别想要的"高帧数丝滑"体验。
所以日本动画"穷",和时代背景以及技术发展真没有什么关系,它从以前开始就这样。
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砸一千万美元做动画的,这世界上真找不出几个来,很多动画能做出来就已经是一种胜利了。
如果用游戏制作来打个比喻,日本动画的发展历程可以理解成是优化的过程,就是如何用同等甚至更少的经费来作出更好的动画,毕竟给多少钱往往不是动画公司说了算。
就像上世纪《勇者斗恶龙》和《最终幻想》互相较劲的时候,其实中间还有个SEGA的《梦幻之星》在反复横跳,当前两者还在做平面卷轴迷宫,后者就已经开始用他们那性能更逊一筹的主机开始制作3D迷宫。
虽然SEGA的《梦幻之星》系列最终也没能站上顶峰,但他们强大的优化能力一直延续到了新世纪的网络游戏时代,从《梦幻之星Online》到《梦幻之星Online2》,两款游戏都可谓在当时的硬件和网络环境限制下做到了最好。
但游戏对硬件和网络的要求是直接反映在游戏玩家身上的,而动画对经费的要求却往往是动画观众看不到的。简单来说,一部看上去制作很精良的动画有可能根本没花多少钱,而一部看上去很烂的动画也有可能花了不少冤枉钱。
这时候再回头参考一下动画人的薪酬,你就可以大致明白日本动画业界是个什么情况了。
这一系列的问题,根本在于日本动画的制作技术发展已经来到瓶颈期,如果把目光集中到传统手绘的领域里,那这个瓶颈期还要再往前回溯好一段时间。所以在资本始终有限的情况下,除了用爱发电之外,谁也无法做出更好的动画,当时吹得火热的《博人传》65集就是很好的例子,而这样的例子注定只能是昙花一现。
但观众的立场其实从未发生过变化,本质上就是自主选择商品的消费者,只不过如今的市面上出现了大量廉价商品罢了。更何况大多数的改编动画只是一次原作推销,而中国市场往往不是一个主要的推销方向。所以比起改编动画,像是《异度侵入》这种原创TV的动画制作组才会更加在意海外观众的反响。
如果每一部新番都想要做到"不失望"的水准,那唯一的结局就是新番数量倒退到二十年前。而如今最大的问题,就是有的动画观众在没有认清这一事实的前提下,产生了一些不切实际的期望,而这种期望最终就变成了失望。
标签: 动漫业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