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画动画的”是动画人才 但动画人才却并不等于“会画动画的”
昨天和一个朋友讨论到,“中国动画缺乏的是动画人才”,他说,“我觉得中国不缺画动画的啊,自己认识的很多学美术的都去画动漫”。
其实我想说,“会画动画的”确实是动画人才,但动画人才却并不等于“会画动画的”
一集动画,我说的是完整的一集25分钟的电视动画,大概需要100-200号人参与制作,而一部1个半小时的动画电影,大约会有5-600人参与制作……更大的作品甚至有千人参与制作。动画是一个庞大的团队工作,仅仅有会画动画的人,是远远不够的,况且以我对国内动画行业的了解,国内的动画原画资源,也称不上充足,国内最多的可能是3D动画师,而详细分,也有不同的种类,并不是哪个岗位,都不缺乏人才。
在手绘动画这一块,日本不少的动画都会发包到中国,无锡有不少接包的动画工作室,有能力接新番的作品,我觉得至少在动画、二原或者上色方面,国内是有不少动画从业者的,但如果仅仅是做外包,那最终只是培养了一群“动画民工”。动画的人才是需要循序渐进的。
例如动画导演人才,在日本,往往是由单集的导演——“演出”这个职位堆积经验,日积月累培养出的。而角色设定师,角色原案画师,作画监督,是从原画的高手培养出的,这些高阶的动画人才,并非“一日之寒”可以开花结果。这需要一代代的人才培养和文化环境、市场构建,让那些底层的画师愿意留在动画这个行业,选择动画这个行业,才可能培养的出的。
60年代中国有不少动画大师,他们用打造艺术的心态来做动画,在那个无拘无束的时代,就诞生了不少经典的作品,《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牧笛》等,都是那个时代动画的杰作。
80年代之后,老一辈的动画艺术家都退了,环境下也难以培养“传宗接代”的动画人才,因此21世纪后,我们就很难看到精品的国产动画,国产动画的兴衰,都跟在一个时代,能否或者说适合不适合培养出动画人才有关。
而如今,日本的动画已经成为了一个完善的产业链,上游有出版社作为素材的提供方,电视台、动画版权公司出钱,让动画公司打造出以人气的漫画、小说为题材,制作的动画片。靠动画来吸引流量,最终让整个IP盘活,这是日本动画的运营模式。中国的国产动画暂时还没有产生如此的产业链,而在制作这一块,依然还是处于缺乏人才的阶段。
这个人才缺乏,远不止会画动画的人才,还有管理人才,例如像日本动画制作过程中的“制作进行”,来管理每一个动画项目,确保商业作品可以按时完成,而不是一拖再拖,一延再延。
而上层,缺乏动画企划的人才。我为大家介绍过日本的Aniplex的动画制作人岩上敦宏,他是Anilex的“社长”,日本大概5成以上的有名的动画企划,都是他负责制片的。像是《鬼灭之刃》,他就直言,“我们一开始就把《鬼灭之刃》当做主力的作品来进行包装的,我相信《鬼灭之刃》是一部可以成功的好作品”,显然,他独具慧眼,看得出当下,什么样的作品会红,什么样的作品值得花大力气去进行投资,包装。
朋友们,制片人这个位子,可能不需要懂画画,但对于一个商业动画项目来说,他的价值完全不会输给任何“会画画的人”,中国缺乏的动画人才,就是这样的动画人才啊。
简单讲就是,说服投资人,让他们愿意出钱来投资有商业价值的动画作品,这需要相当的职业经验和对市场敏锐的嗅觉,中国缺的不仅仅是会画画的人,更是这样的人才。因为投资人,手里只是有钱,但他们不懂动画啊……真正能做出好动画的团队,却缺乏“伯乐”来挖掘他们……所以,好团队没钱,有钱人又不想投资动画,这才是形成不了产业的硬伤。
再举个例子……职业的动画脚本家(编剧)我觉得也是很重要的动画人才。日本出名的动画脚本家,吉田玲子、冈田麿里、花田十辉,大河内一楼等等,众多高人气的动画都是他们做的脚本。动画脚本家是干什么的?其实在动画被从故事变成分镜和我们看的到的画面之前,就由脚本家提供文字的过程,因此脚本家要做的事情,自然是非常重要的,职业的脚本家,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动画这种体裁,该有的魅力。
参与动画制作的环节相当多,因此并不是只有会画画,才算得上动画人才,当然,画画也的确是动画很重要的步骤,认识到我们的差距,才有追赶的动力,我觉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更多人愿意把金钱和时间花在动画这样第三产业上的如今,中国国产动画的崛起之路不会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