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业界 >

怎么每一季的新番都会被吹成“史上最强”番剧?二次元爱好者的固定庆祝仪式

不知你有没有注意到,每当开播前夕,通过网络对即将到来的众多新番动画进行一番吹捧,似乎已经成为了不少二次元爱好者的固定庆祝仪式。

而这些被观众反复吹捧的作品,几乎都会让即将到来的新番动画冠以新的名号——“史上最强”。

无论是2018年1月新番。

还是2018年10月新番。

到2019年7月新番。

再到疫情笼罩下的2020年4月新番。

以及即将到来的2021年1月新番,都逃不出“史上最强”这种已经烂大街的名号,似乎已经成为大家在形容某一季新番动画阵容时的“标配”。

对于广大的二次元爱好者来说,在动画开播之前为自己喜爱的作品“拉人气”,其实无可厚非。毕竟谁都不会愿意自己看好的作品在开播之后无人问津,如果在经过自己一番“安利”之后还能找到同好,那自然是更值得高兴的事。

但问题在于,在还未开播、观众尚未看到正片的客观条件下,这些某些新番动画为何会被“提前吹爆”,甚至进而让整季新番动画获得“史上最强”的集体头衔?

实际上,当我们仔细去研究那些在开播前就主动去“吹爆”某部新番动画的文案或者视频,其中心思想无非就2点:要么是动画作品是大IP的续作或改编,要么就是拥有集结了业界顶级资源的豪华制作阵容。

以同样被誉为“史上最强”的2021年1月新番为例。

在续作动画方面,《工作细胞 第二季》《关于我转生变成史莱姆这档事 第二季》《约定的梦幻岛 第二季》《Re:从零开始的异世界生活 第二季后半部分》《动物狂想曲 第二季》《七大罪 第四季》等作品的播出,都凭借其IP在市场中的超高影响力吸引到了大量二次元爱好者的关注。

而《掘与宫村》《天地创造设计部》《里世界郊游》《舞伎家的料理人》等动画新作,虽然这些作品在动画市场顶多只能算个“萌新”,但是凭借其原作漫画或轻小说在各自市场领域的积累,依然能够获得一定的市场流量。

至于说由Netflix出品的《天空侵犯》,由谷口悟朗(《反叛的鲁路修》)执导、中岛一基(《天元突破红莲螺岩》)编剧的《Back arrow》,由内海纮子、大河内一楼、骨头社强强联合创作的《SK∞》,仅凭知名动画公司或业界大佬参与制作这个理由,就都值得二次元爱好者们在开播之初一探究竟。

这种还未开播就被观众“吹爆”的现象发生,归根结底还是由于日本动画在中国有着深厚品牌效应所致。

自1980年代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以来,日本动画在接下来40年的发展过程中,成功培养并积累起了大量的动画观众——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还是对动漫内容创作者、团队如数家珍的核心二次元爱好者。正是在这样的市场基础上,某部动画原作、前作的市场反馈,或者曾创作出爆款内容的动漫内容创作者、团队所积累下的良好口碑,都能在动画新作开播前成为其口碑的最佳铺垫。

也就是说,只要这些被吹捧的新番动画只要内容表现尚可,能够持续满足观众的口味和内容需求,不走上“高开低走”的道路,且同时能获得引进平台与之对应的流量扶持的话,成为大热作品应该不会是什么难事。

相比起来,近些年在动漫市场里越来越占据重要份额的国产网络动画,在开播前却并没有形成声势特别庞大的口碑铺垫,最多只能说是产生了类似现象的萌芽。如“玄机出品,必属精品”这类曾广泛流传于二次元爱好者口号,就是中国动画公司或团队在不断进行内容创作的过程中,成功积累起品牌效应的一种写照。

然而随着这些动画公司或团队在内容产出质量方面仍旧不稳定,广大二次元爱好者在一边期待自己喜爱的IP或者创作团队推出动画新作的同时,却又一边对这些新作的到来充满着各式各样的焦虑:

动画正片能否始终保持PV的水准?动画会不会出现“高开低走”的状况?普通观众看了动画能不能“路转粉”?……

显然,目前中国的二次元爱好者对于国产网络动画的创作,仍然普遍缺乏信心。这还需国内的动画内容创作者持续创作出令市场感到满意的作品,并通过长期的口碑积累才能逐渐改善这一窘境。

标签: 史上最强番剧 新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