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业界 >

动画电影《姜子牙》制片人高薇华:让观众从全新视角重温中国神话

海门临江,玲珑湖畔,一年一度的东布洲国际动画周,让这里成为动画人的快乐老家。

“东布洲这名字很有梦幻色彩,”首次到海门参加这场业内盛会的高薇华说,“它让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神话,而众多的动画人,正是带着梦想来到这里。”

高薇华,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传合道文化公司创始人,现在她有个更引人关注的身份——《姜子牙》制片人。

作为今年国庆档主打影片之一的《姜子牙》,在力取开门红之后,目前票房已超15亿元,稳居国庆档第二。在国漫影片票房的历史排名中,《姜子牙》也是仅次于《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哪吒》)。

高薇华认为,这样的票房成绩基本上是符合预期的。票房数字是市场对影片接受度的真实反馈,对此,《姜子牙》团队深深感谢观众的支持和包容。

高薇华介绍,《姜子牙》从2016年立项算起,可以说是“四年磨一剑”。这是打造一部大型动画电影的正常周期。影片按照电影工业化体系来搭建,不同的艺术家投身到上百个制作环节中,项目参与者有1600多人。值得一提的是,主创团队中70%以上是大学的师生、校友,创作过程可以说是学院派的一次大集结。

从内容上来讲,《姜子牙》进行了很多的探索,它没有对中国既有的动画片类型进行复制、延续,而是在动画电影观众成人化的方向上作了更多尝试。过去人们有一种误解,认为动画片是给孩子看的。大数据表明,去年《哪吒》的观影者中,成年观众占到70%以上。而《姜子牙》的定位更加明确,不适合8岁以下儿童观看。没有对故事背景的知识储备和中国文化的理解力,就无法很好地走进作品的世界中。

《姜子牙》的题材来自民间流传了数千年的姜太公,他既是一位大宗师式的历史人物,又是一位传说中的神话人物。对于这样一位亦人亦神的主角,影片的故事脱胎于《封神》的世界,但在挖掘人物的精神内核上用了不同的表达。电影是一面镜子,映射出创作者的追求,也照见了观影者的内心。不同人心目中会有各不相同的思考,所以创作者会推出更开放、多元的作品来与之互动。《姜子牙》上映以来,获得了很多不尽相同的观众反馈。对于这些建设性的意见,影片的主创团队会认真听取,也希望观众的积极参与能够对中国动画电影的未来发展有所帮助。

不少观众会拿《姜子牙》与《哪吒》相比较,并关注中国动画界是否会打造一个类似“漫威宇宙”的“封神宇宙”。对此,高薇华认为,同样是“封神”题材,都是光线影业与彩条屋的合作项目,观众有这样的联想完全正常。客观上讲,两部影片是不同的团队完成的独立作品。但是,创作者们不约而同地在“封神”体系内获得灵感,共同打开“封神”世界的未来动画创作之门。对于今后是否有新的“封神”系列推出,高薇华透露,《姜子牙》片尾的彩蛋已经透露出《姜子牙2》的讯息。文化IP需要持续的推动力,不仅要看市场的反响,更来自创作者自身对于作品的追求。

高薇华对于东布洲国际动画活动赞赏有加。她说,临江紧靠长江,到这里就有“长江后浪推前浪”之感。中国独立动画电影论坛永久落户,多支动画创作团队入驻园区,业内每年一度的学术性探讨,这一切,都是中国动画人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坚持深耕落地,东布洲动画将成为动画人的精神圣地。

标签: 姜子牙制片人

相关阅读